關於我們

發一慈法廣濟道場之介紹

  • 金公祖師道範

  • 天運轉至白陽,彌勒古佛率先倒駕慈航,化身為十七代祖–白陽初祖,開啟道降火宅,儒教收圓的大事因緣。
  • 十七代祖路上中下一,號通理子,山東濟寧人,生在清道光二十九年(一八四九)。幼時失怙,只有胞妹一人,居住在城外五里營的二間破屋,生活極為困苦。 二十二歲時,便去投軍。一直到四十八歲的時候,忽然得到 上帝老 的啟示,要他前往山東青州劉清虛祖師處求道。
  • 路祖求道後,只做些燒柴挑水、種菜作飯的工作。劉祖五十歲那年,想傳祖位,便請示 老 。老 訓云:「若問彌勒在哪裡?曲江池內觀仔細,頭戴羊絨帽,身披俗家衣,張口吐真語,常將仁義施,瞪眼雙分路,中間一點機,日月合明鑑,人工手中提。」因為天意暗藏,玄機莫測,於是劉祖就以年事已高為由,要大家各領天命,自創前程。
  • 路祖下山後,只得前往山東濟寧,尋找多年不見的老妹投靠,漸漸設壇渡人。到了民國十四年,弟子大約有數千人。此時,大道已傳到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陝西各地,門下並有八大領袖。就在這年的二月初二日,路祖歸空。隔年的三月初三日,借著山西楊春齡的竅,到山東濟寧顯化一百天,口吐「金公妙典」,又說「彌勒真經」傳世;同時雙手寫梅花篆字:風吹竹葉龍舞爪,雨打荷花鳳點頭。顯化斑斑,不可思議。
  • 節錄自【一貫薪傳.天元佛院】
  • 天然古佛道範

  • 十八代祖張上奎下生,字光璧,道號天然,山東濟寧人,為濟公活佛化身,誕生在清光緒十五年(一八八九)。時正逢北京天壇大火,黃河之水忽然澄清。師尊生有異稟,聰明敦厚。父玉璽公,母喬氏,家道小康。
  • 民國四年,遇到褚老師得聞一貫大道,即篤信修辦,數年之間渡化六十四人求道,得以超拔慈父,直乃孝思不匱,為一仁人君子。褚老師歸天後,便隨侍路祖左右,成為八大弟子之一。民國十九年, 老 指示師尊師母二人同領天命,接續道統,普渡三曹,辦理末後一著的收圓大事。 師尊承命,戰兢自持;而各地仙佛顯化助道,印證明師天命,因此道務不斷拓展。首先開荒濟南,接著天津、青島、北平各地。由華北,而華東、華中、東北、西北、華南、西南,廣渡原人。到了民國三十五年時,道場已經遍佈全國各地。
  • 師尊為拯救原人,十餘年間風塵僕僕,走遍大江南北,櫛風沐雨,披星戴月,出生入死,受盡魔難。尤其在民國二十五年遭受官考,困於囹圄之中三百天為最。但是師尊仍然本著活佛濟世的胸襟,以大無畏的精神,不屈不撓,突破種種困境,以普化眾生為職志。民國三十六年,師尊駕臨四川成都,目睹一顆奇異果落地,終於一病不起,到了中秋夜溘然長逝。道盤由師母繼續掌理。
  • 節錄自【一貫薪傳.天元佛院】
  • 中華聖母道範

  • 十八代祖孫上素下真,字明善,道號慧明,山東單縣人,係月慧菩薩化身,生於光緒二十一年(一八九五)。自幼穎悟,仁善好佛,幼承庭訓,嫻淑貞靜。民國七年遇路祖傳授大道,乃投拜門下。由於悲願宏深,精進不懈,在單縣等地渡化眾生甚多。
  • 民國十九年與師尊同領天旨,並奉命以天道師母身分輔佐師尊辦理三曹普渡。十餘年間,為普化眾生,不辭辛勞,南北奔波,忍辱負重。民國三十六年中秋,師尊歸空,乃接掌道盤。那時政局紊亂,內戰方起,加上官考叢生,因此道盤動搖。師母為了消弭劫難,重整道場,於是在民國三十七年由成都、重慶開始,在全國各大都市舉行懺悔班,辦理接線。民國三十八年大陸變色後,仍然不避危難,潛往各地,安定人心。到了民國三十九年,眼見道程艱險,為了慧命傳承,才由上海經廣州、澳門抵達香港。次年又風塵僕僕到馬來西亞闡道,化渡東南亞眾生。但因水土不合,於民國四十二年重返香江。隔年在老前人安排下,終於移錫台灣,定居台中市。
  • 師母在台期間,因官考不斷,不忍眾徒受屈受罪,道場被摧毀。於是發愿頂劫受難,終年足不出戶,自囚色身,替眾贖罪,官考因而逐漸平息。民國五十二年大風考又起,道場岌岌可危,於是千萬叩首祈求 老慈悲,消除魔考,自行承擔一切劫難。然而,到了民國五十年代後期,當各方道場逐漸復甦宏展之際,師母自身因為頂受諸多魔難而每況愈下,終於在民國六十四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,在風雨中功果圓滿,回天繳旨。遺命弟子繼續修辦,以完成道化世界的神聖使命。
  • 節錄自【一貫薪傳.天元佛院】
  • 白水聖帝德範

  • 白水老人韓老前人,諱恩榮,字杰卿,又名雨霖,又字潔清,河北省寧河縣潘莊鎮人,晚年字號白水老人,於清光緒廿七年(一九○一)辛丑三月廿二日申時誕生,民國八十四年乙亥正月廿六日子時成道,世壽九十五歲。
  • 老前人出世時因庚子八國聯軍侵華,京津地區遭逢戰亂,母子倆遂避居外祖父家。又因其父常經商在外忙碌,故少年受外祖父母及母親教養甚多,深知勤儉之美德。老前人天性純孝且穎悟過人,由八歲至十六歲,熟讀五經四書,領悟中華文化之精髓。十七歲外出天津學商,立志研究發展實業,致力經營大德隆織染廠,受財東重任。二十歲時當經理,廿六歲任總經理兼廠長,日以繼夜不眠不休,負責一切,工人四百餘,業務蒸蒸日上,聞名華北。
  • 民國廿七年七月,因積勞成疾,得三期肺病,日益嚴重,中西醫束手無策。正當無望之際,經中醫孫蘭芳老先生勸說求道,或可好轉,乃於七月廿七日在天津得道。不久,幸逢法會,蒙受濟公活佛慈悲顯化,得賜 無生老 佛前供菜。活佛師尊慈示:「替天辦道,小小災病不算什麼,生命主權在上天,死了可以復生!」老前人聞言,乃暗自立愿:「如果病能好,事業不做,家也不要,替天辦道。」自此,乃不藥而癒,旋即捨身辦道。
  • 民國廿九年九月蒙師尊慈悲,幫助胡道長辦理道務,經營崇華書局,總管一切。民國卅六年中秋節,師尊於成都歸天,老前人與道長、各位前人同往杭州料理善後,十月中旬始回天津。聞悉慈父已於九月十三日歸天,哀慟不已,實為一大憾事。
  • 民國三十六年四月,老前人安排劉振魁、郝金瀛、劉全祥、李鈺銘、張玉台、劉雁賓、曹海瀛、李德璽、牛學儉等先來台灣開創道務。隨後又有王繼軒、陳鴻珍、趙潔銘、王連玉也登臨寶島拓展道程。後來適逢師尊殯天,道務暫停,大家靜候師母指示。
  • 三十七年春,王繼軒、陳鴻珍、趙潔銘又回天津,而劉學錕與母親張勤、妻陳俊清也同年來台。老前人本來想到西安開道,後經師母指示:「世事變化無常,暫且遠避。」於是在七月初八日帶領著于峻德、李新通、韓萬年蒞臨寶島。八月初三日祁玉鏞、陳鴻珍等人又出發前來台灣。老前人、前人們因語言隔閡,人地生疏,因此開道十分艱難。
  • 民國卅八年大陸變色,音訊斷絕,又因台幣貶值,生活陷入困境。尤以當時政府對一貫道不明真相而加以取締,或許上天有意磨鍊修辦者。所謂「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自此,天考人驗,接連不斷,老前人乃以無比毅力,納譭受謗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。其間披荊斬棘,歷經滄桑,備嚐諸苦,此等環境豈外人所能想像?四十多年來,老前人因操勞過度,數度病危,而每經大家懇求 老慈悲,卒能轉安。 老前人自聞道後,即犧牲奉獻,無怨無悔,一生忠於國家,博愛眾生,積極行道,提倡綱常倫理道德,以無量慈心代天宣化,替師傳道,期以達聖人治世之理想。其行事但求心安,為善不欲人知,積極培養人才,以結合志士仁人共襄盛舉,力匡時弊。創設有福山榮園、西螺信義育幼院、埔里光明仁愛之家、天元佛院,讓後學有尋根朝聖的所在,及精神傳承的核心。又籌組文教基金會等社會福利事業,並輯有「箴言集成」,「雨霖雜記」,「白水老人箴言集」及發行有益世道人心之雜誌,作為接引眾生之寶筏。
  • 四十餘年來,老人家秉持初發心愿,提攜後進,共創聖業,如今大道遍佈海內外,只要有華人之地區,都有道場。可見天命明師之流行,非人力所能為也。八十二年,在國內榮獲「華夏一等」獎章,在國外有泰國皇家頒贈文化獎牌等,可見其行誼,已得到國內外政府之肯定與推崇。 老前人晚年仍精神奕奕,數次出入國門,諄諄教誨令人感動。八十三年十月又主持中華聖母百歲誕辰紀念,來自海內外道親代表萬餘人,聚集埔里天元佛院,老人家勗勉眾修士應繼往開來,共擔三曹普渡之使命,以報恩了愿。八十四年春節自感身體微恙,孰知功圓果滿遽然永別,令聞者涕零,咸悲哲人其萎矣!
  • 老前人歸天後約四個月,於六月二十二日假天元佛院與眾後學結緣。由於謙沖自牧,不喜聲名,故敬辭 老 賜封蓮品,仍以「白水老人」之名自居。九十四年春,眾後學代表等齊聚天元佛院,紀念老人家成道十週年,並恭請結緣,始以「白水聖帝」之名降壇。而一代儒宗終於名留千古,其精神永垂不朽。
  • 節錄自【一貫薪傳.天元佛院】
  • 大德真君德範

  • 劉前人名全祥,字德化,別號春輝,河北寧河縣人。生於民國前三年(一九○九)六月二十九日,民國六十一年(一九七二)九月二十九日成道,世壽六十四歲。 前人有兄弟兩人,手足情深,孝友傳家。長兄務農為業,在壯年從商,曾赴東北黑龍江經營買賣,信用卓著,生財有道,一帆風順。 民國三十年,遇明師求得大道,深悟人生萬有轉瞬成空,於是立志修道,並發心渡眾。白天做生意,晚上傳道,後蒙前賢保舉領受天命,從此道心益堅,進修愈猛。民國三十六年,奉命離鄉,與劉振魁、郝金瀛、王連玉、張玉台、李鈺銘、陳鴻珍等前人來台開荒,期使本省同胞得登道岸,共超苦海。
  • 初來台灣,人生地疏,言語不通,歷經諸般困苦。先在台北東門市場,經營同德商店以維持生活與辦道之所需;民國三十八年,神州變色,內地的支援中斷;接著又遭官考,入獄三個月,釋放後,就移居台南開元路獨立謀生。吃的是稀飯拌無油菜,穿的是自製衣衫,住的是簡陋的房子。白天沿街叫賣五香豆腐干,晚上則辦道。前人有詩自述:「晨起提籃街巷穿,沿街叫賣五香乾,喉嚨喝破無人理,徒感筋疲腿足酸。」每天豆乾不賣完不回家,常常餓過中午,也捨不得買饅頭充飢。經過二十多年的精誠努力,感動仙佛慈憫,道務漸漸開展,有緣原人,上岸不少。方慶環境改善,宿願得償,竟憂勞成疾,藥石罔效,群醫束手。終於功果圓滿,奉詔返天,蒙 皇 慈悲封為「大德真君」。
  • 前人之為人,寬厚仁慈,謙恭和藹,從無疾言厲色的表現。成全後學時,苦口婆心,循循善誘,加上學識淵博,巧闢善喻,令人猶如坐春風之感。對橫逆之來,前人應之以大度,處之以泰然,感之以至誠;心胸平和坦蕩,從不計較。平日沉潛涵養,謙卑自牧,尊師重道,可作後學典範。前人生平好學,手不釋卷,經史子集,無不閱覽。擅長詩文,歷年來所作講題、詩、歌、聯句,以及蒐集的格言、訓詞、雜文等,豐富瑰瑋,都能闡發天道的奧蘊,後學們追思德澤,已集結成「大德真君紀念集」。
  • 至於考魔方面,誠如前人自述:「艱苦備嚐,考魔集身,數十載鞠躬盡瘁。」為了救眾生出苦,替後學擔罪,推功攬過之餘,並不惜背黑鍋,煉心苦志,勇於自責。其自省詩云:「根鈍冤愆重,智昏罪業深;考魔原自惹,豈敢怨天人;徒負沖天愿,空懷救世心;所行多欠當,實有愧師恩。」如是的犧牲奉獻,道義擔當,足為天人的標杆模範。
  • 前人在佛規禮節上一向嚴謹自持,在面謁老前人時總是垂手侍立,戰戰兢兢。有一次老前人賜函次月初來台南,前人自初一開始,每天上午步行到車站迎接,風雨無阻地連續等了半個多月。壬子年,前人頸部痼疾,嚴重到不能動彈,老前人親來探望時,前人仍堅持伏在床上向老前人頂禮,這種赤誠不二的精神,令在場後學各個熱淚盈眶。
  • 前人尋常告訴後學:「修道首要言行一致,誠恆不變,一心了愿行功,即是報答天恩師德。」「不能修己之人格,焉能渡世之眾生;不能小同,焉能大同。」又說:「修道只是為 老 救渡原人上岸,別無其他沽名釣譽之心」,「所謂『懺悔』、『修煉』,本為進修『明德而後新民』,心勿驕,念勿貪。第一要改毛病、脾氣;須知有緣有份,不可自暴自棄,還要切記修養度量火候。」由次,可見老人家樸實篤厚的道心情緣。
  • 結緣時的鎮壇詩,正是老人家一生的道範寫照:「大學之道貫地天,德震宇宙濟緣男,真金不怕火燒煉,君子有道人仰瞻。」又借乩筆開示一段因果:「我前生在理天本是羅漢,來轉世助恩師救渡迷頑,到凡間幸遇到真師指點,從此後得大道時時喜歡,研真理奧無限立愿道辦,方發心領天命來到台灣。」最後以天道殊勝、天命尊貴慈勉後學:「勸大家當知道修道最貴,辦天道最高尚亦是深緣,若無緣雖遇道亦是不辦,若無份半途廢前功盡完,能始終而不變上天慈憫,上天道最奧妙以筆難宣。」前人的道德學養,始終如一的修辦精神,吾儕當學習效法。
  • 節錄自【一貫薪傳.天元佛院】